English

金秋的礼物

1999-09-1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宋晓梦 我有话说

长长的车队在东北乡间坑坑洼洼的土路上颠簸前行。坐在车中的我和新华社、北京青年报、中国日报这帮中青年记者倒还挺得住,人民日报的老何年过半百,可真有点让人担心。再看车内美国商会主席赖雷明先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行政官陈美银女士等几位“老外”,也被颠得左摇右晃。好在大家兴致未减,一个个兴奋地观看着窗外金秋的景致。

下午3点,我们终于来到坐落在田野中的华美小学。刹时,鼓乐齐鸣,身着崭新校服的农家孩子欢呼着,挥舞花束,列队欢迎远方来的客人。校园周围密密匝匝地挤满了四乡农民,其中不少人是昨天就赶来了。

这里是萧红的故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县。该县许堡乡依兰小学的师生们,在中国教师节和世界扫盲日来临之际,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由中国美国商会等机构捐资建设的一所二层楼的全新校舍。教学楼内,除了明亮的教室,还有微机室、试验室、图书室、仪器室。收到同样礼物的还有哈尔滨道里区太平镇的先发小学和方正县新安乡的新安小学。新学校命名为华美小学,寓意中美人民永远友好。

该项目被称为“共创美好未来”,是美国商会去年10月发起的,旨在帮助受灾地区重建教育设施。选择黑龙江是因为这里受灾特别严重,而外界援助相对不足。项目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北京美国侨界的大力支持,共募得170万元人民币,用于建设三所小学。

村里的孩子们从未经历过这么隆重的开学典礼:200多师生的学校,光中外官员、捐资的商界代表,从中央到地方的报刊、电视记者,就来了50多人。但是依兰小学的孩子们此时最想念的还是国际学校的小伙伴们。国际学校是美国商会在京开办的一所学校,几十个国家的孩子在那里就读。听说黑龙江遭受严重水灾,他们很快就写来了慰问信。

“信是用中文写的,怕我们看不懂。”13岁的小学生姜丽告诉记者。小姜丽家四个孩子,如今她和弟弟在这所小学分别就读六年级和三年级。提起去年的洪水,姜丽记忆犹新:猪被冲走了,房子泡塌了,学校不能上课。国际学校的同学们在信中说,不要害怕,你们并不孤单,我们将和你们一起战胜困难。我们回信告诉他们,校长已把课本送到每个同学家里,我们现在在家里坚持学习。

不久他们就收到了国际学校寄来的近千册图书。建校舍的援款中,也有他们的捐赠。

在今天的开学典礼上,最高兴的还有中国外交部美大司司长陈明明先生。这里是他的故乡,他在发言中称赞了美国商会的善举,认为华美小学的建立,是这里的农家孩子走向世界的开端。的确,当记者问孩子们在新校舍上课有何感受时,王微小同学真诚地说:“我们富裕了,也要去援助别的国家受灾的孩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